时间: 2025-04-30 20:0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05:57
湿化:这个词汇在字面上的意思是指使某物变得湿润或潮湿。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指物理上的湿润过程,也可以指环境或气氛的湿润化。
“湿化”这个词汇在中文中较为现代,可能源自对自然现象或环境变化的描述需求。随着环保和生态意识的增强,这个词汇在专业领域的使用逐渐增多。
在某些文化中,湿润的环境可能与生命力和繁荣相联系,如农业社会中对雨水的期盼。在现代社会,湿化也可能与健康问题相关,如潮湿环境可能导致霉菌和呼吸问题。
“湿化”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新、生机或是忧虑(如潮湿引起的霉变)。这种词汇的使用可以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使用“湿化”来描述家中的湿度情况,或者在旅行时描述某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雨滴轻吻大地,湿化了每一寸土地,唤醒了沉睡的种子。”
结合雨声和湿润的森林图片,可以强烈地传达“湿化”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humidify”或“moisten”,它们在描述环境或物质的湿润状态时与“湿化”有相似的含义。
“湿化”是一个描述性强的词汇,适用于多种语境,从日常生活到专业领域都有其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湿润状态及其相关的影响。
1.
【湿】
(会意兼指事。从水,顯(xiǎn或jìn)声。本义:潮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溼,幽溼也。从水,一所以覆也。覆土而有水,故溼也。 、 《素问·五常正大论》。注:“溼,土气也。”-肾其畏溼。 、 《考工记·弓人》。注:“溼,犹生也。字多以濕为之。”-必因角干之溼以为之柔。 、 《说文》。按,本指水名,假借为濕。-濕,濕水,也东郡东武阳入海。从水,濕声。桑钦云,出平原高唐。 、 《孟子·公孙丑上》-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 唐·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组词】
湿洳、 湿渍渍、 湿风、 湿薪、 湿浸浸、 湿渌渌
2.
【化】
用掉、耗费。 同: 花
【组词】
化钱、 化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