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6:40
词汇“卖威”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卖”通常指销售或出卖某物,“威”则指威严、威力或威信。将两者结合,“卖威”可能被理解为出售或利用自己的威严、威力或威信来达到某种目的。然而,这个词汇在标准汉语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它可能是一个非正式的、口语化的表达,或者是在特定社群或网络环境中创造的新词。
由于“卖威”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明确。它可能是网络用语或特定社群中的创造性表达。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滥用权力或权威可能被视为不道德或不公正的行为。因此,“卖威”可能在这些情境中带有负面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过分展示自己的权威或影响力,可能会用“卖威”来形容这种行为。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用来描绘一个滥用权力的人物形象,增加文本的讽刺或批判意味。
由于“卖威”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确。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有类似的表达来描述滥用权力或权威的行为。
“卖威”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可能在特定语境中用于描述滥用权力或权威的行为。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社会现象。然而,由于其非正式性,使用时应注意语境和受众。
1.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
2.
【威】
威力;威风。
【引证】
《说文》-威,畏也。 、 《吕氏春秋·荡兵》-威也者,力也。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 、 、 《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 、 《汉书·李广传》-威棱威乎邻国。 、 汉·贾谊《过秦论》-威振四海。 、 《明史》-为敛威去。
【组词】
威风杀气、 威弧、 威折、 威服、 威柄、 威畏、 威约、 威凌、 威绥
尊严,威严。
【引证】
《明史》-畏威保位。 、
【组词】
威荣、 威法、 威神、 威裕、 威敬、 威光、 威棱、 威德、 威锋、 威权、 威灵、 威声、 威神、 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