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5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54:57
“南船北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南方多水路,常用船只作为交通工具;北方多陆地,常用马匹作为交通工具。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交通方式的差异。
在文学作品中,“南船北马”常用来描绘地域特色或表达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感慨。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某地的交通特点或历史背景。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历史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具体分析不同地区的交通发展史。
“南船北马”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地理和交通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现代交通工具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描述和比喻。
在*文化中,“南船北马”反映了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俗。这个成语在社会背景中常被用来讨论区域发展差异或历史变迁。
这个成语给人以地域特色和历史深度的联想,让人感受到**广袤土地上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旅行中,我曾体验过江南的水乡风光和北方的草原风情,深刻感受到了“南船北马”的实际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江南水乡梦,船影摇曳间;北方草原情,马蹄声声远。”
想象一幅画面:江南的河道上,船只缓缓行驶,水波荡漾;北方的草原上,马群奔腾,尘土飞扬。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不同地区的交通方式来实现。
“南船北马”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地理和交通的差异,也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的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北骑达山岳,南帆指江湖。
1.
【南】
佛教用语
【组词】
南无
2.
【船】
(形声。本义:水运工具。古称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人言舟,汉人言船,毛以今语释古,故云舟即今之船也。”-船,舟也。 、 《说文义证》-小曰舟,大曰船。 、 《庄子·渔父》-有渔父者,下船而来。 、 陶潜《桃花源记》-便舍船,从口入。 、 张继《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组词】
船坞、 船把板、 船不漏针、 船多不碍路、 船横芦篚嚣、 船人、 船头
3.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 、 《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万物负阴而抱阳。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 、 宋·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北向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北向。
【组词】
正北;西北;东北;北邙、 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北里、 北阙、 北鄙、 北雍、 北邙乡女、 北津
败逃的军队。
【引证】
《战国策·燕策一》-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
4.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