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8:11
“山蔬”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生长在山区的蔬菜或野菜。它通常指的是那些在自然环境中野生或半野生的蔬菜,这些蔬菜可能因为生长在山区而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在文学作品中,“山蔬”常常被用来描绘田园风光或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指代那些在山区采集的野菜,尤其是在农村或山区居民的日常交流中。在专业领域,如农业或生态学,它可能被用来讨论特定地区的植物多样性或可持续食物来源。
“山蔬”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山”和“蔬”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山区和蔬菜。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词汇如“山菜”也有出现,但“山蔬”更强调蔬菜的属性。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自然食品的关注增加,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上升。
在**文化中,山蔬常常与田园诗意和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在一些地区,采集山蔬是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当地人对自然的依赖和尊重。
提到“山蔬”,我联想到清新的山间空气、清晨的露水和自然的宁静。这种词汇给人一种纯净和健康的感觉,也让人向往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在我的一次徒步旅行中,我有机会亲自采集了一些山蔬,那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体验让我对这些食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山蔬”:
山蔬绿意浓, 晨露滴翠中。 野趣自然味, 心随风轻扬。
想象一幅画面:清晨的山间,露珠在绿叶上闪烁,鸟鸣声在耳边回响,人们轻声交谈,手中拿着刚刚采集的山蔬,准备回家烹饪。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wild vegetables”或“mountain greens”也有出现,但每个文化对其的认知和使用可能有所不同。
“山蔬”这个词不仅代表了特定类型的食物,也承载了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珍惜自然赋予的资源,并欣赏生活中的简单美好。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蔬】
(形声。从艸,疏声。本义:蔬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先秦无“蔬”字,用“疏”表示。“蔬”是汉魏间字。-蔬,菜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令发五苑之蓏、蔬、枣、栗,足以活民。 、 《周礼·太宰》。注:“疏材,百草根实可食者。”-八曰臣妾,聚敛疏材。 、 《论语》。孔注:“菜食也。”-饭疏食。 、 《国语·鲁语》-能植百谷百蔬。 、 《小尔雅》-菜谓之蔬。 、 《明史·海瑞传》-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组词】
蔬菲、 蔬笋、 蔬饭、 蔬蓏、 蔬蔌、 蔬圃、 蔬茹
种菜。
【引证】
清·顾炎武《复庵记》-有松可荫,有地可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