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0:29
“吆天喝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高声呼喊,声音震天动地。基本含义是指大声呼喊,形容声音极大,有时也用来形容人情绪激动或行为夸张。
在文学作品中,“吆天喝地”常用来形容人物在激动或愤怒时的行为,如《红楼梦》中描述贾宝玉情绪激动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大声喧哗的场景,如市场、**等。在专业领域,如戏剧表演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演员的表演力度。
“吆天喝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声音描述的一种夸张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大声喧哗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声音的大小往往与情绪的强烈程度相关联。因此,“吆天喝地”这个成语在描述情绪激动或行为夸张的场景时非常贴切。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也常用来批评那些过于张扬或不克制的行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激动的,甚至有些混乱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人群中的喧嚣、情绪的爆发,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的不理智行为。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公共场合看到一群人因为某个**而情绪激动,他们吆天喝地地表达自己的不满,这种场景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成语的实际应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吆天喝地声震天,情绪如潮涌心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在街头抗议,他们的呼喊声震耳欲聋,形成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out to the heavens”或“raise a ruckus”,但它们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
“吆天喝地”这个成语在描述大声喧哗和情绪激动时非常有力。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理解*文化中声音与情绪关系的一个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
【吆】
大声喊。通常指大声斥责人,大声驱赶牲口,高声叫卖,喊劳动号子等。
【引证】
《大波》-现在皇帝还着人吆跑了。
【组词】
吆号子、 吆卖、 吆天喝地、 吆吆喝喝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喝】
大声喊叫。
【引证】
《广苍》-喝声之幽也。 、 《庄子·庚桑楚》-嗌不喝。
【组词】
呼幺喝六;喝神弄鬼、 喝号、 喝拳、 喝报、 喝喊
买卖时吆定商品的价钱。
【引证】
《醒世恒言》-主人家接来,解开包袱,逐疋翻看一过,将称准一准,喝定价格,递与一个客人。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