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9:12
“扭股儿糖”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一种糖果,其形状类似于扭曲的股骨。这种糖果通常由糖浆制成,经过加热后拉长并扭曲成特定的形状。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并不常见,可能更多地出现在方言或特定地区的口语中。
由于“扭股儿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作品中很少出现,但在一些地方性的故事、儿歌或传统食品介绍中可能会提及。在口语中,老年人或特定地区的人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这种形状的糖果。在专业领域,如食品学或民俗学,可能会讨论这种糖果的制作工艺和文化意义。
同义词可能包括“扭糖”、“扭形糖”等,这些词汇都指的是形状扭曲的糖果。反义词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如果要表达相反的意思,可以使用“直糖”或“直线形糖”等词汇。
“扭股儿糖”的词源可能与它的形状有关,股骨是人体中的一种长骨,形状弯曲,因此用“扭股儿”来形容这种糖果的形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使用频率的减少而变得不那么常见。
在某些地区,扭股儿糖可能与当地的传统节日或习俗有关,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例如,在一些地方,人们可能会在特定的节日制作和食用这种糖果,以此来庆祝或纪念某些传统。
对于一些人来说,扭股儿糖可能唤起童年的回忆,带来温馨和怀旧的情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简单、纯真的时光和家庭的温暖。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与家人一起制作或购买扭股儿糖的记忆,这些记忆可能与特定的节日或家庭传统相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扭股儿糖,扭出童年的甜蜜,每一转都是回忆的螺旋。”
视觉上,扭股儿糖可能让人联想到色彩斑斓的糖果和欢乐的儿童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孩子们欢笑的声音和糖果店里的热闹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有类似形状的糖果,但名称和制作方法可能不同。例如,在西方,类似的糖果可能被称为“螺旋糖”或“扭糖”。
“扭股儿糖”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代表了特定地区和文化中的食品传统。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方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并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情感。
1.
【扭】
(形声。从手,丑声。本义:用手拧)。
揪住。
【引证】
《官场现形记》-大众见他二人扭在一起。
【组词】
扭殴、 扭拽、 扭拽、 扭搜
2.
【股】
(形声。从肉,殳(shū)声。本义:大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股,髀也。 、 《论语·宪问》疏-膝上曰股,膝下曰胫。 、 《战国策·秦策》-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 《史记·酷吏列传》-余皆股栗。 、 《聊斋志异·狼三则》-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组词】
股掌、 股弁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
4.
【糖】
(形声。从米,唐声。本义:食用糖及糖制食品的统称)。
食糖。古代以麦作饴,即麦芽糖。后多用甘蔗、甜菜等制糖。
【引证】
《广韵》-糖,饴也。 、 宋·史浩《粉蝶儿·咏圆子》-更添糖,拼折本,供他几碗。
【组词】
红糖;白糖;冰糖;糖餔、 糖霜、 糖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