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0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05:55
“倒逆”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事物或顺序颠倒、反转。它通常用来描述方向、顺序或状态的完全相反或颠倒。
“倒逆”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其词源可能与“倒”和“逆”两个字的原始意义有关,即“倒”表示颠倒,“逆”表示相反。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合并形成了“倒逆”这个复合词,用以表达更强烈的颠倒或相反的概念。
在文化中,“倒逆”常常与不吉利的预兆或不幸的联系在一起,如“倒霉”、“倒运”等词汇都带有负面的情感色彩。
“倒逆”一词往往给人带来不安或惊讶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了预期的打破和秩序的混乱。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计划或预期的倒逆,比如原本预期的晋升没有实现,或者旅行的计划突然改变。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倒逆”来创造一种意外的美感或深刻的反思:
时光倒逆,青春重现, 梦回那年初夏的蓝天。
在英语中,“倒逆”可以对应词汇如“reverse”或“inversion”,它们在科技、音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倒逆”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或逻辑上的颠倒,还蕴含了情感和文化的深层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倒逆”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
2.
【逆】
(形声。从辵(chuò),屰(nì)声。本义:迎,迎接,迎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 、 《左传·成公十四年》-宣公如齐逆女。 、 《国语·周语上》-上卿逆于境。 、 宋·苏轼《留侯论》-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 、 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尝过青城山,遇雪,舍于逆旅。 、 陶潜《自祭文》-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
【组词】
逆战、 逆厘、 逆劳、 逆暑、 逆视、 逆送、 逆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