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2:46
词汇“更待干罢”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在文学作品或特定的语境中出现。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更待干罢”字面意思是“还要等待到什么时候才停止”,表达一种不耐烦或催促的语气,暗示对方应该尽快结束某事。
“更待干罢”源自古代汉语,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其结构和意义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体现。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简洁直接的表达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含蓄和礼貌是重要的社交准则。因此,即使在表达不耐烦或催促时,人们也倾向于使用较为委婉的表达方式,如“更待干罢”。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轻微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等待的焦虑和不耐烦。在表达时,它可以帮助传达一种紧迫感或不满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使用这个成语,因为它显得过于文雅和古老。我更倾向于使用更现代和直接的表达方式。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更待干罢”融入到对话或内心独白中,以增强文本的古典韵味和情感深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焦急等待的人物,背景是不断流逝的时间,以此来强化“更待干罢”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钟表的滴答声,增强等待的紧迫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ow much longer?”或“When will it end?”,但这些表达更为直接,缺乏“更待干罢”的文雅和含蓄。
“更待干罢”是一个具有古典韵味的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在特定的语境和文学创作中,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1.
【更】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再”、“复”、“又”。
【引证】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组词】
更无六耳、 更若、 更待
表示程度的加深,相当于“更加”、“愈加”、“越发”等。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 《资治通鉴》-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2. 【待】 [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3.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4. 【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