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5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54:43
“严鼓”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一种节奏紧凑、声音响亮且具有强烈节奏感的鼓声。它常用来形容鼓声的严肃、庄重,有时也用来比喻某种紧张或严肃的气氛。
“严鼓”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严”和“鼓”两个字组成。在古代,鼓声常用于军事或仪式中,以传达命令或营造氛围,因此“严鼓”一词逐渐形成并沿用至今。
在**传统文化中,鼓声常与军事、庆典等重要场合相关联,因此“严鼓”一词也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象征着庄严、正式和紧张。
“严鼓”一词给人以严肃、紧张的情感反应,联想可能包括战场、庆典、紧张的氛围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观看历史剧时听到“严鼓”声,感受到了剧情的紧张和历史的厚重。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严鼓”来描绘一种紧张的氛围:
严鼓声声震天际, 战云密布心难安。 铁骑奔腾如潮涌, 英雄豪情震乾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战场上鼓手奋力击鼓的画面,鼓声震天,士兵们整装待发。结合音乐,可以是一段节奏紧凑、声音响亮的鼓声,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严鼓”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鼓声的特征来实现,如英语中的“loud and intense drumming”。
“严鼓”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它不仅描述了鼓声的特征,还承载了庄严、紧张的氛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严】
同本义。
【引证】
《孟子·公孙丑下》-事严,虞不敢请。
【组词】
严急、 严行、 严鼓
严厉;严肃。
【引证】
《韩非子·五蠹》-诛严不为戾。 、 《聊斋志异·促织》-严限追比。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性严毅。
【组词】
严紧、 严查、 严假、 严戢、 严讥、 严谴、 严辞、 严罚、 严察、 严禁、 严愎、 严参、 严处、 严敏、 严重、 严介、 严色、 严直、 严威、 严庄、 严远、 严悫、 严谕、 严凝、 严懔
2.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 、 《释名·释乐器》-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 《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 、 《汉书·律历志上》-皮曰鼓。 、 《楚辞·屈原·国殇》-抱玉枪兮击鸣鼓。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阗王钟鼓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