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9:30
词汇“咆跃”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咆跃”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咆”和“跃”。“咆”通常指猛兽的吼叫,如“咆哮”;“跃”则指跳跃或跃动。结合起来,“咆跃”可能指的是一种猛烈的跳跃或跃动,伴随着吼叫或强烈的动作。
由于“咆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创造性地使用这个词汇来形容某种强烈的、充满力量的动作或情感爆发。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或艺术讨论中。
由于“咆跃”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明确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由作者或说话者创造出来的,用于表达特定的情感或动作。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咆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原始的、野性的力量,或者是在特定情境下的强烈情感表达。
“咆跃”可能带给人一种强烈的、充满活力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野性的自然力量,或者是人类情感的爆发。
由于“咆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具体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咆跃”来形容一种强烈的情感或动作:
“咆跃”可能让人联想到猛兽的吼叫和跳跃,或者是海浪的冲击声和翻滚的画面。
由于“咆跃”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咆跃”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它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但在特定的文学或艺术创作中,它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用来形容强烈的动作或情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1.
【咆】
(形声。从口,包声。本义:野兽吼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咆,嗥也。 、 《淮南子·览冥》-袭穴而不敢咆。 、 《文选·刘安招隐士》。注:“吼也。”-虎豹斗兮熊罴咆。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
【组词】
咆号、 咆跃
2.
【跃】
(形声。从足,翟(dí)声。本义:跳跃)。
同本义。
【引证】
《广雅》-跃,跳也。 、 《汉书·李寻传》。师古曰:“趯字与跃同。”-涌趯(跃)邪阴。 、 《荀子·劝学》-骐骥一跃。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浮光跃金。 、 《聊斋志异·促织》-跃掷径出。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跃起持之。
【组词】
跃龙门、 跃如、 跃治、 跃马横戈、 跃动、 跃跃、 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