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1:52
堂下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在正式场合或建筑物中,位于主堂或大厅之下的位置。字面意思是指在堂屋的下方,但在实际使用中,它往往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或礼仪上的区分。
在文学作品中,“堂下”可能用来描述一个较为次要或低级的位置,与“堂上”形成对比,后者通常指尊贵或重要的位置。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描述具体的建筑结构或历史场景时。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历史学,可能会更具体地讨论“堂下”的空间布局和功能。
同义词“下堂”和“堂前”在某些语境下可以与“堂下”互换使用,但“下堂”更侧重于位置的描述,而“堂前”则可能指堂屋的前方。反义词“堂上”和“堂中”则分别指堂屋的上方和中央,与“堂下”形成空间上的对比。
“堂下”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建筑和礼仪文化。在古代,堂屋是家庭或官方活动的主要场所,堂下的位置通常用于接待或等候,因此在语言中逐渐形成了特定的象征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堂下”与尊卑、上下级关系紧密相关。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是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重要词汇。
“堂下”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重和仪式感,也可能带来一种历史沉淀和文化传承的情感反应。它让人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在参观一些古建筑或历史遗迹时,我曾注意到“堂下”这个词汇的具体应用,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功能。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我可以使用“堂下”来描绘宫女们在等待召见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氛围。
结合古代宫廷的图片或音乐,可以更好地展现“堂下”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如宫廷乐曲和宫殿的宏伟建筑,让人感受到古代的庄严和仪式感。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堂下”的词汇,但类似的建筑和礼仪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如欧洲的宫廷和教堂建筑。
通过对“堂下”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它不仅是空间位置的描述,更是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载体,对于提升我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堂】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堂,殿也。 、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书·顾命》-立于西堂。 、 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 、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旅会。
【组词】
堂上、 堂下、 堂宇、 堂事、 堂阶、 堂阁、 堂廉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