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59: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59:44
词汇“殷祫”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的**仪式名称。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殷祫”进行分析:
“殷祫”(yīn xiá)是指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特指在宗庙中举行的合祭祖先的仪式。这种仪式通常在特定的时节或国家大事时举行,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纪念。
在古代文献中,如《周礼》、《礼记》等经典中,“殷祫”一词经常出现,用以描述古代的**礼仪。在现代语境中,由于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该词汇很少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更多出现在学术研究或历史文献中。
同义词:宗庙祭祀、祖先祭祀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因其特定含义,难以找到直接的反义表达。
“殷祫”一词源自古代的**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仪式的形式和意义可能有所变化,但基本的核心——对祖先的尊敬和纪念——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祖先崇拜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殷祫作为祖先祭祀的一种形式,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家族血脉和历史传承的重视。
提到“殷祫”,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严仪式、家族的连续性和历史的深远。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对传统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思考。
由于“殷祫”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词汇,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但在学*古代文化或历史时,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和礼仪。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殷祫”一词来描绘古代的**场景,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文化深度。
想象古代的宗庙中,烟雾缭绕,钟鼓齐鸣,人们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进行殷祫仪式,这种场景可能会带来一种历史穿越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祖先祭祀仪式也存在,如日本的“お盆”(Obon),但具体的仪式名称和形式会有所不同。
“殷祫”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的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文化时,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把握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殷】
(会意。从殷从殳。本义:盛乐)。
【引证】
《说文》。按,殷者,舞之容,殳者,舞之器。-殷,作乐之盛称殷。 、 《公羊传·文公二年》-五年而殷祭。 、 《礼记·曾子问》-服除而后殷祭。 、 《仪礼·士丧礼》-月半不殷奠。 、 《易·豫》。王弼注:“用此殷盛之乐荐祭上帝也。”-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 《金史》-神其来思,时歆荐殷。
大。
【引证】
《广雅》-殷,大也;众也。 、 《庄子》-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
【组词】
殷奠、 殷喜、 殷祭、 殷袔、 殷殷轸轸、 殷礼、 殷事
2.
【祫】
古时天子诸侯宗庙祭礼之一 。集合远近祖先的神主于太祖庙大合祭。三年丧毕时举行一次,次年又举行一次,以后每五年一次。
【引证】
《公羊传》-大事者何?大祫也。大祫者何?合祭也。
【组词】
祫祭、 祫祀、 祫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