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7:20
词汇“历落嵚崎”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历”、“落”、“嵚”、“崎”。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历落嵚崎”形容山势险峻,崎岖不平。其中,“历”指经历,“落”指落下,“嵚”指山峰高耸,“崎”指道路崎岖。整个成语用来形容地形复杂,山势险峻。
“历落嵚崎”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对山川地貌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固定在形容山势险峻的语境中。
在**文化中,山川地貌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历落嵚崎”的山势可能象征着人生的艰难和挑战。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联想,让人想到险峻的山峰和艰难的攀登,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在描述旅行经历时,我曾用“历落嵚崎”来形容我所攀登的山峰,表达其险峻和挑战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历落嵚崎山,云雾缭绕间,攀登者心志,坚韧如山巅。”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山峰险峻、云雾缭绕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紧凑、旋律起伏的音乐,来增强“历落嵚崎”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ugged terrain”或“steep and rugged mountains”,用来描述同样的地形特征。
“历落嵚崎”这个成语在描述山势险峻时非常形象和生动,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和特定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有助于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和理解**文化。
周伯仁道桓茂伦:嵚崎历落可笑人。
且消闲,歌呼达旦,一杯擎手。~人间世,最是高名难受。
1.
【历】
(形声。从謪,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历,过也。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 、 清·姚鼐《登泰山记》-历齐河。 、 《三国志·诸葛亮传》-已历三世。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身不历农亩之劳。 、 清·张廷玉《明史》-历两京左右通政。
【组词】
身历、 历时、 历劫、 历岁、 历载、 历远、 历纪
2. 【落】 [方言]形容态度大方。
3.
【嵚】
山势高峻,高险。
【引证】
张衡《思玄赋》-嘉曾氏之归耕兮,慕历阪之嵚崟。 、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
【组词】
嵚岑、 嵚崖、 嵚崟、 嵚崎
4.
【崎】
(形声。从山,奇声。本义:崎岖,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崎岖,倾侧也。
【组词】
崎崟、 崎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