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4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47:35
制服:指特定职业、团体或机构成员穿着的统一服装,用以标识身份、职业或所属组织,有时也用于表示纪律和统一性。
制服一词源自法语“uniforme”,经由拉丁语“uniformis”演变而来,最初指的是形状或形式的一致性。在18世纪,随着职业分工的明确,制服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职业和机构。
在许多文化中,制服不仅是职业的标志,也是社会秩序和权威的象征。例如,在日本,学校制服是学生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期望和规范的体现。
制服可能引发尊敬、信任或权威的情感反应。对于一些人来说,制服也可能唤起对纪律和秩序的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制服可能与特定的职业经历相关,如医生的白大褂可能让人联想到救死扶伤的场景。
在诗歌中,制服可以被用来象征社会角色和责任:
他身披警察的蓝, 守护着夜的安宁, 每一颗星都见证, 他的忠诚与坚定。
制服的视觉形象通常与整齐划一的线条和特定的颜色相关,如警察的蓝色或军人的绿色。听觉上,制服可能与特定的步伐声或制服摩擦的声音相联系。
在不同文化中,制服的设计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西方国家的学校制服通常较为简单,而日本的学生制服则具有独特的设计和风格。
制服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职业身份和组织归属,也反映了社会秩序和文化价值观。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制服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特定的社会和文化信息。
1.
【制】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制,裁也。 、 《淮南子·主术》-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 、 《诗·豳风·东山》-制彼裳衣。 、 《孟子》-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组词】
制割、 制义、 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 配制;提制、 精制;中国制
2.
【服】
车厢。
【引证】
《考工记·车人》-大车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 、 《周礼·山虞》-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
负载;负荷。
【引证】
《墨子》-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