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5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58:58
“杀风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破坏美好的景致。基本含义是指在美好的环境中做出不协调或破坏性的行为,使得原本美好的氛围或景致变得不那么美好或令人愉悦。
在文学中,“杀风景”常用于描述人物的行为或**对美好场景的破坏,如在诗歌或小说中描述一个不和谐的元素破坏了原本宁静的画面。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任何破坏美好氛围的行为,比如在愉快的聚会中突然出现的争吵。在专业领域,如景观设计或城市规划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某些建筑或设计元素破坏了自然或人文景观的和谐。
同义词中,“破坏氛围”更侧重于行为对整体气氛的影响,“煞风景”和“败兴”则更强调对美好事物的直接破坏。反义词则表达了增加美好或提升氛围的正面效果。
“杀风景”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具体出处不详,但其形象的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被破坏的遗憾和不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自然景观,也包括了人文和社会环境。
在文化中,“杀风景”强调了对和谐与美的追求,反映了人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在社会交往中,这个词汇也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考虑他人感受,破坏集体氛围的行为。
使用“杀风景”这个词汇时,往往会带有一种遗憾或不满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本应美好的时刻或场景被不恰当的行为所破坏,引发人们对和谐与美的向往和保护。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在音乐会上有人大声交谈,破坏了原本宁静和专注的氛围,这种行为就可以用“杀风景”来形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洒满湖面,静谧如梦;忽闻一声犬吠,杀风景,打破了夜的宁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原本宁静的湖面夜景图,突然被远处的一束强光照亮,破坏了原有的宁静美。听觉上,可以联想
未向人间杀风景,更持醪醑醉花前。
不叫局也太~。
1.
【杀】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殺,戮也。 、 《墨子·三辩》-武王胜殷杀纣。 、 《吕氏春秋·仲秋》-杀气浸盛。 、 《考工记·冶氏》-为杀矢。 、 《谷梁传·昭公十三年》-杀其君,虔于乾溪。 、 《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子罕杀宋君而夺政。 、 陶潜《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组词】
杀猪;杀鸡;杀戒、 杀坏、 杀落、 杀坯、 杀鸡扯脖、 杀人灭口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景】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景,日光也。 、 《荀子·解蔽》-浊明外景,清明内景。 、 《尔雅》-四时和谓之景风。 、 《广雅》。按,犹日光风也。-南方景风。 、 江淹《别赋》-日出天而耀景。 、 《文选·张载·七哀诗》-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 、 张衡《西京赋》-流景曜之韡晔。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
【组词】
景曜、 景光、 景焕、 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