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5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51:14
寓所:指供人居住的房屋或住所,通常指较为正式或固定的居住地点。这个词汇强调的是居住的功能性和稳定性,而非临时或简陋的住处。
“寓所”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寓”指寄居或居住,“所”指地方或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寓所”逐渐固定为指代正式居住地点的词汇。
在**文化中,“寓所”常与稳定、安全和社会地位联系在一起。一个舒适的寓所往往被视为个人或家庭成功的象征。
“寓所”一词给人以温馨、安全的感觉,联想到一个温暖的家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它也可能唤起对过去或特定时刻的回忆。
在我的生活中,“寓所”常出现在描述我梦想中的家时,我希望拥有一个宽敞、明亮且充满艺术气息的寓所。
诗歌: 在晨光中醒来, 寓所的窗,透着温暖。 书架上,岁月静好, 每一页,都是家的篇章。
视觉:想象一座古典风格的寓所,有着高大的门廊和精致的花园。 听觉:清晨,鸟鸣声从寓所的花园传来,伴随着轻柔的风声。
在英语中,“residence”或“mansion”可以对应“寓所”,但“residence”更偏向于正式的住所,而“mansion”则强调豪华和规模。
“寓所”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指代一个物理空间,更承载着人们对家的向往和情感寄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寓所”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选择,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情感深度。
1.
【寓】
(形声。从宀,禺(yù)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寄居,寄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寓,寄也。 、 《国琼·周语》-国无寄寓。 、 《礼记·郊特牲》-诸侯不臣寓公。 、 《孟子》-无寓人于我室。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径造袁所寓。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寓逆旅主人。 、 宋·文天祥《后序》-围所寓舍。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同寓数十人。
【组词】
寄寓、 寓士、 寓泊、 寓食、 寓客
2.
【所】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ǔ)本义:伐木声)。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引证】
《诗·商颂·殷武》-有截其所。 、 《荀子·王霸》-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 、 《吕氏春秋·达郁》-必于无人之所。 、 《吕氏春秋·谨听》-僻远悠闲之所。 、 《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 、 《聊斋志异·促织》-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清·袁枚《祭妹文》-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组词】
哨所;寓所;诊所;交易所;看守所;托儿所;招待所; 收容所;诊疗所;观察所;指挥所;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