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0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09:12
昏浊(hūn zhuó)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指的是光线昏暗、不清晰,或者指液体、空气等混浊不清。基本含义可以延伸到形容人的思想、言语或行为不清晰、混乱。
“昏浊”由“昏”和“浊”两个字组成。“昏”原指日暮或光线不足,“浊”指液体不纯净或空气不新鲜。这两个字组合起来,形成了形容状态不清晰、不纯净的词汇。
在**文化中,“昏浊”常带有负面含义,常用来形容不良的环境或状态,如政治昏浊、社会风气昏浊等。
“昏浊”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压抑、不透明的情感反应,联想可能包括阴暗、困惑和不安。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雾霾严重的日子里,感受到了“昏浊”的空气对心情的影响,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沉重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昏浊的天空下,我的心也跟着沉沦,寻找那一丝光明的希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昏暗的房间里,一盏昏浊的灯光下,一个人孤独地坐着,四周是模糊的影子。
在英语中,“昏浊”可以对应为“murky”或“dim”,但“murky”更多指液体或环境的混浊,而“dim”则更多指光线昏暗。
“昏浊”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一种不清晰、不纯净的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精确。
1.
【昏】
(会意。从日,从氐(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昏,日冥也。 、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 、 《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 、 《楚辞·思美人》-与曛黄以为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在昼犹昏。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昏晨之往来。 、 清·袁枚《祭妹文》-风雨晨昏。
【组词】
昏旦、 昏晚、 昏黄
引申为昏暗;无光。
【引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过午已昏。
【组词】
昏邓、 昏邓邓、 昏曚、 昏昏
2.
【浊】
(形声。从水,蜀声。本义:浊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曰北阳水。-浊水出齐郡厉伪山,东北入钜定。
源出山东省益都县西南,北流注入小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