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4:21
命令句:命令句是一种语法结构,用于表达命令、请求、指示或建议。它通常省略了主语(因为默认主语是“你”),并且使用动词的命令形式。
命令句的语法结构在多种语言中都有出现,其基本形式和功能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和现代语言中,命令句都用于传达直接的命令或指示。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命令句的使用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在一些文化中,直接的命令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专制,而在其他文化中则被接受为正常的沟通方式。
命令句可能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如服从、反感或紧张。它可能联想到权威、纪律或紧急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命令句常用于家庭、学校和工作场所。例如,父母可能会对孩子说“早点睡觉”,老师可能会对学生说“安静下来”,上司可能会对员工说“立即完成这项任务”。
在诗歌中,命令句可以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或创造紧迫感:
“站起来,勇敢面对风暴!”
在故事中,命令句可以用来推动情节发展或表达角色的决心:
“拿起你的剑,我们出发!”
命令句可能联想到军队指挥官的严厉声音、老师的教鞭声或父母的严肃面孔。视觉上,可能联想到军事演习、教室或家庭场景。
在不同语言中,命令句的结构和使用方式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的命令句通常省略主语,而中文中的命令句可能使用“请”来缓和语气。
命令句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于传达直接的命令和指示。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使用和接受程度各异,对情感和联想有重要影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命令句是至关重要的。
1.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
2.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
3.
【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从丩(jiū),象绳丝缠结之状)。“丩”亦兼表字音。①(gōu)本义:弯曲。②句子。
语句;诗句。
【引证】
《诗·关雎》疏。按,取稽留可钩之意,曲画以识之者也。说文瞿下曰:读如章句之句,则后汉时已转其音如今言屦。-句者,局也。联字分疆,所以局言者也。周伯琦曰:“语绝为句。”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驴上得句。 、 、 宋·王安石《伤仲永》-书诗四句。 、 宋·沈括《梦溪笔谈》-蒙蒙之句。
【组词】
句式、 句语、 句投、 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