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1:10
“狭邪”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狭窄而邪恶的地方或行为。基本含义通常用来形容地方狭小、阴暗,或者人的行为不正、邪恶。
在文学中,“狭邪”常用来描绘阴暗、不正的场景或人物,如描述一个阴险的小人或一个充满阴谋的环境。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如讨论道德问题或描述不良行为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道德伦理讨论中,这个词可能会用来指代不正当的行为或环境。
“狭邪”一词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用来描述不正当或不道德的行为或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仍然保持着其原始的负面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狭邪”常常与道德败坏、行为不端联系在一起。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这个词经常用来描绘反面角色或不良环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德和行为规范的重视。
“狭邪”这个词给人一种阴暗、不愉快的感觉,容易让人联想到不正当的行为或阴险的人物。在情感上,它通常引起人们的警惕和反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直接使用“狭邪”这个词,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经常遇到这个词,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反面角色和复杂情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狭邪”:
在狭邪的巷尾,
阴谋悄然滋生,
月光下,
邪恶的影子摇曳。
视觉上,“狭邪”可能让人联想到狭窄、阴暗的巷子或房间,充满了不祥的气氛。听觉上,可能伴随着低沉、阴郁的音乐,增强这种不愉快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inister”或“nefarious”,它们也有类似的负面含义,用来描述邪恶或不正当的行为。
“狭邪”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明确的负面含义,常用于描述不正当的行为或环境。它在文学和道德讨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识别和批判不良行为。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对于丰富语言表达和提高文化理解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1.
【狭】
(形声。从犬,夹声。本义:窄,宽度、广度小)。
同本义。
【引证】
《楚辞·怨思》。注:“陋也。”-阜隘狭而幽险兮。 、 《汉书·刑法志》。注:“地小也。”-其生民也陿阨。 、 《吴子·料敌》-险道狭路,可击。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 、 明·魏学洢《核舟记》-修狭者为之。
【组词】
狭缝;狭路相逢;狭长、 狭迫
2.
【邪】
(mòyé)。
古同疑问词“耶”。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欺秦邪。 、 《世说新语·自新》-令名不彰邪。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何预我邪。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是且非邪。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资治通鉴》-可迎之邪。 、 《资治通鉴·汉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语助词,表反诘,吗)!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此画果真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