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8:05
公害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公共的危害”,通常指的是对公众健康、环境或社会福祉造成负面影响的行为或现象。在环境科学和公共政策领域,公害特指那些由于工业活动、污染排放或其他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些影响通常是广泛且长期的。
公害 这个词汇源自日语,最初在20世纪中叶被引入中文,用以描述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这个词汇在各种语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
在现代社会,公害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议题,涉及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不同文化和社会对公害的认识和应对策略各异,但普遍认同减少公害是维护社会福祉的关键。
提到公害,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污染的河流、雾霾的天空和受影响的居民,带来一种忧虑和不安的情感。这种情感反应促使人们采取行动,寻求解决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公害问题,如邻近工厂的噪音污染或社区内的垃圾处理问题。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意识到公害的现实影响,并激发我们参与环保活动的意愿。
在诗歌中,公害可以被用来象征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烟囱吐雾,天空哭泣, 河流悲鸣,生命凋零。 公害无声,却震耳欲聋, 唤醒沉睡的地球之梦。
公害可能让人联想到灰蒙蒙的天空、嘈杂的机器声和污浊的水体。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强化了公害对人们感官的直接影响。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公害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对公共环境的负面影响——是普遍存在的。例如,英语中的“public nuisance”或“environmental hazard”与公害有相似的含义。
公害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也激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公害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促进我们采取积极的环保措施。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害】
何不。 同: 曷
【引证】
《书·大诰》-王害不违卜。 、 《诗·周南·葛覃》-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 《孟子·梁惠王上》-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 《汉书·翟方进传》-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