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0:4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0:48:30
最后的晚餐 字面意思是指某人或某群体在特定发生前的最后一次共进晚餐。在教文化中,这个词汇特指耶稣在被钉*前与他的十二门徒共进的晚餐,这一在《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中都有记载。
在文学中,“最后的晚餐”常被用作象征或隐喻,代表重大前的告别或预示未来的变化。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任何重要前的最后一次聚会。在研究或艺术史领域,这个词汇则特指上述的教**及其相关的艺术作品。
同义词:告别宴、临别聚餐 反义词:初次聚餐、欢迎宴
同义词如“告别宴”强调的是离别前的聚会,而“最后的晚餐”则更多地带有或历史的背景。反义词如“初次聚餐”则指的是新开始或初次见面的聚会。
“最后的晚餐”一词源自教圣经故事,随着教的传播,这个词汇在多种语言中都有对应的表达,并且在艺术、文学和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在西方文化中,“最后的晚餐”不仅是****,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如达·芬奇的同名壁画。这个词汇在社会中常被用来象征结束和新的开始。
这个词汇常带有一种庄严和哀伤的情感,因为它通常与告别和即将到来的重大变化相关联。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任何重要**前的最后一次聚会,如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宿舍聚餐,或是搬家前的告别晚餐。
在诗歌中,可以将“最后的晚餐”用作隐喻,描述人生中的转折点或重大变化:
在时光的餐桌上,我们共进最后的晚餐, 每一口都是回忆,每一句都是告别。
视觉上,人们可能会联想到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壁画,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相关的**音乐或圣歌。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或概念可能存在,如在东方文化中,“告别宴”也有类似的含义,但不一定带有**背景。
“最后的晚餐”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情感内涵。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相关文化背景,并在适当的语境中准确表达。
1.
【最】
(会意。小篆字形,从冃(mào),从取。本义:冒犯夺取)。
同本义。
【引证】
、 明·刘三吾《许国襄简王公神道碑铭》-公既诸将一禀睿筭,与贼遌,最,遂下之。
2.
【后】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后,继君体也。 、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 《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 、 《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 、 《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 、 《左传·文公二年》-皇皇后帝。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
后王、 后帝、 后夷、 后辟
3.
【的】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鲜明的样子。
【引证】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
4.
【晚】
(形声。从日,免声。本义:傍晚;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晚,莫也。 、 《广韵》-晚,暮也。 、 《汉书·李寻传》-四时失序,则辰星作异。…政急则出蚤,政缓则出晚。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晚成单罗衫。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晚泊沙夹。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屠晚归。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
【组词】
晚曦、 晚夕、 晚半天儿、 晚钟、 晚寒、 晚晴;晚饷、 晚阴、 晚来
5.
【餐】
(形声。从食,(cán)声。本义: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餐,吞也。 、 《广雅》-餐,食也。 、 《方言一》。注:“昼饭为餐,晚饭为飧。”-相谒而餐。 、 《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 《汉书·高帝纪》-列侯幸得赐餐钱奉邑。
【组词】
进餐;会餐;野餐;就餐;聚餐;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