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1:46
“恍如梦境”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某事物或情景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仿佛是在梦中经历的一样。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种经历或景象非常美好、不真实或者难以置信,给人以超脱现实的感觉。
在文学作品中,“恍如梦境”常用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浪漫的爱情场景或者神秘的幻境。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词组来形容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或者一场精彩的演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哲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探讨现实与幻觉之间的界限。
同义词:如梦如幻、虚幻飘渺、梦幻般 反义词:真实不虚、确凿无疑、脚踏实地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表达的梦幻程度和情感色彩的不同。反义词则强调现实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恍如梦境”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与人们对梦境的理解和感受有关。在古代文学中,梦境常被用来象征未知的未来或深层的内心世界,因此“恍如梦境”也承载了这种象征意义。
在文化中,梦境常常被赋予特殊的意义,被认为是心灵深处的反映或是超自然力量的预示。因此,“恍如梦境”这个成语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愉悦和惊奇,因为它描绘的是一种超越日常的美好体验。联想上,我会想到那些美丽而短暂的瞬间,如日出、花海或是深情的对视。
在我个人的旅行经历中,有一次在海边看日出,那壮丽的景象让我感觉恍如梦境,那一刻的宁静和美丽至今难以忘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初露,海面波光粼粼,恍如梦境中,我与你相遇。”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柔和的色彩和模糊的边缘,如同梦境中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轻柔的音乐或是自然的声音,如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ke a dream”或“dreamlike”,它们传达了相似的梦幻和不真实的感觉。
“恍如梦境”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我描绘那些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美好和神秘的体验。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
两相惊喜,握手入帷。见儿卧床上,慨然曰:‘我去时儿才及膝,今身长如许矣!’夫妇依倚,恍如梦寐。
我感觉到~一般。
1.
【恍】
(形声。从心,況省声。字本作怳,亦作慌.本义:狂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怳,狂之貌。 、 《广雅·释诂四》-怳,狂也。 、 《楚辞·少司命》-临风怳兮浩歌。
【组词】
恍恍
2.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3.
【梦】
(会意。小篆字形,由“宀”(房子)、“爿”(床)、“夢”(不明也)三字合成。意为夜间在床上睡觉,眼前模糊看不清,即作梦。“夢”由“苜”(mò,眼看不清)、“宀”(人的变形)、“夕”(晚间)三字会意。本义:睡眠中的幻象)。
同本义。
【引证】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妇梦中咳嗽。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人作》-铁马冰河入梦来。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形诸梦。 、 清·林觉民《与妻书》-梦中得我。
【组词】
梦迷、 梦梦铳铳、 梦梦查查、 梦思、 梦中梦、 梦中、 梦语、 梦啼妆泪红阑干(梦中啼哭,擦了脂粉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妆,这里指脸上的脂粉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
4.
【境】
(形声。从土,竟声。本义:边境,国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境,疆也。 、 《吕氏春秋·赞能》-至齐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