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2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2:28
比丘尼(Bhikkhuni)是术语,指的是受具足戒的女性出家人,即女性僧侣。这个词汇源自梵文,由“比丘”(Bhikkhu,男性僧侣)和“尼”(Ni,女性后缀)组成。在传统中,比丘尼与比丘一样,遵循严格的戒律,致力于修行和传播佛法。
在文学和经典中,比丘尼通常被描述为虔诚、智慧和慈悲的象征。在口语中,尤其是在社区中,比丘尼一词常用于指代女性出家人。在专业领域,如研究或研究中,比丘尼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术语,用于讨论**教义、历史和实践。
同义词:尼姑(在中文中常用于指代女性出家人) 反义词:比丘(指男性僧侣)
比丘尼一词源自梵文“Bhikkhuni”,在古印度中,比丘尼制度是僧团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的传播,这个词也传入了、日本、韩国等国家,并在各地的语言中有所演变。
在文化中,比丘尼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不仅是修行的实践者,也是佛法的教育者和传播者。在社会背景中,比丘尼的存在体现了对性别平等的重视,尽管在某些地区和时期,比丘尼的地位和权利可能受到限制。
比丘尼一词常常让人联想到宁静、平和和智慧。她们的形象通常与**的慈悲和无私精神相联系,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有幸参加过一次法会,亲眼见到了比丘尼们的庄严和虔诚,这让我对的修行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比丘尼一词:
晨曦中,比丘尼的诵经声 如山间清泉,洗涤心灵 她们的慈悲,如阳光普照 在尘世中,播撒智慧的种子
比丘尼的形象常常与宁静的寺院、袅袅的香烟和悠扬的诵经声联系在一起。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平和、神圣的氛围。
在不同的文化中,比丘尼的角色和地位有所不同。例如,在斯里兰卡,比丘尼的传统相对较弱,而在和韩国,比丘尼制度则更为完善和活跃。
比丘尼一词不仅是术语,也是对女性修行者的一种尊称。它体现了对性别平等的追求,以及女性在*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比丘尼这一词汇,有助于我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精神。
1.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 、 《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 《周礼·世妇》。注:“次也。”-比其具。 、 《周礼·田仆》-及献比禽。 、 《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聊斋志异·促织》-纳比笼中。
【组词】
比肩、 比物、 比集、 比缀
2.
【丘】
(会意兼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地面上并立两个小土峰。本义:自然形成的小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从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 、 《广雅·释丘》-小陵曰丘。 、 《诗·王风·丘中有麻》-丘中有麦。 、 、 《书·禹贡》-是降丘宅土。 、 《周礼·大司徒》-北陵坟衍。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性本爱丘山。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苫蔽成丘。
【组词】
荒丘、 丘林、 丘岳
3.
【尼】
阻止;阻拦。
【引证】
《墨子》-淫嚣不静,当路尼众。
【组词】
尼行、 尼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