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4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43:19
大雪山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一座大型的雪山,通常指的是山体高大、常年积雪覆盖的山脉。在地理学上,这样的山脉往往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气候意义。
在文学中,“大雪山”可能被用来象征坚韧、纯洁或高远的精神境界。在口语中,它可能简单地指代一个具体的雪山地点。在专业领域,如地质学或气候学,它可能涉及到具体的气候模式、生态系统或地质结构。
同义词“冰峰”和“雪岭”都强调了雪山的特征,但“冰峰”更侧重于尖锐的山峰,而“雪岭”则可能指连绵的雪山。反义词“低地”和“平原”则与高耸的雪山形成鲜明对比。
“大雪山”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直接来源于对自然景观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能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在**文化中,雪山往往与纯洁、高洁的品质相联系,如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比喻高洁的人格。在社会背景中,大雪山也可能与探险、挑战自我等现代价值观相联系。
对于我来说,“大雪山”唤起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挑战的渴望。它让我联想到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人类对自然的探索精神。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曾有幸目睹过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大雪山,那种震撼和敬畏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大雪山”:
大雪山巍峨耸立, 白雪皑皑映日辉。 心灵之巅,纯净无瑕, 挑战自我,勇攀高峰。
看到“大雪山”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壮观的雪山图片和风吹过雪地的声音,这些都能增强对这一自然奇观的感知。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Great Snow Mountain”或“Massive Snow-Covered Mountain”,它们在描述上与中文的“大雪山”相似,但在文化和象征意义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大雪山”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多重意义和文化价值。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个自然地理现象,也承载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探索精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运用和文化理解。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雪】
(会意。从雨,从彗,彗(huì)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 、 《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 、 《诗·曹风·蜉虫游》-麻衣如雪。 、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 杜甫《北征》诗-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组词】
雪案萤窗、 雪里鸿、 雪浪纸
3.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