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6:54
词汇“弛力”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弛”通常指放松、松懈,“力”则指力量、能力。因此,“弛力”可以理解为放松力量或减少力量的状态。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假设性的理解和可能的应用场景。
“弛力”可以解释为减少或放松力量、紧张或压力的状态。它可能用于描述物理上的放松,如肌肉的松弛,或比喻性地描述心理状态,如减轻压力或紧张。
由于“弛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弛”和“力”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和身体的放松,因此“弛力”这个概念可能在讨论健康、心理平衡等方面有所应用。
“弛力”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平和的情感,与紧张、压力形成对比,有助于人们思考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放松的时刻。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如何管理压力和紧张时使用“弛力”这个词汇,例如在瑜伽或冥想课程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繁忙的都市中,寻找一片弛力的绿洲,心灵得以休憩。”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海滩上放松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轻柔的钢琴曲,传达弛力的感觉。
由于“弛力”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
“弛力”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描述放松和减压的有趣视角。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特定的情感和状态。
1.
【弛】
(形声。从弓,也声。本义:放松弓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弛,弓解也。 、 《礼记·曲礼》-弛弓尚角。 、 《礼记·杂记》-一张一弛。 、 《左传·襄公十八年》-乃弛弓而自后缚之。 、 《楚辞·谬谏》-弧弓弛而不张。
【组词】
弛张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