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2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22:27
牙税:牙税是一种历史上的税收形式,主要在**清朝时期实行,是对牙行(即买卖牲畜、农产品等的中间商)征收的一种税。这种税收通常由政府规定,牙行在交易中必须向政府缴纳一定比例的税款。
在文学作品中,牙税可能被用来描绘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或政府的财政政策。在口语中,这一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或经济学专业领域,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同义词:交易税、中间商税 反义词:无(因为牙税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税收形式,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牙税的词源直接关联到“牙行”,即古代的中间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税收形式在现代社会已被其他形式的税收所取代。
在清朝,牙税是政府控制市场和增加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府的财政政策。
提到牙税,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商业的繁琐和政府的严苛。这种税收形式可能引起对历史经济政策的不满或反思。
在历史学*中,了解牙税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经济和社会结构。
在创作历史小说时,可以通过描述牙税的征收过程来增加故事的历史真实感。
通过观看关于清朝市场的纪录片或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可以更好地理解牙税的实际应用和影响。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中间商税收也有存在,但其名称和具体实施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牙税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社会已不再使用,但它对于理解历史经济政策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历史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过去的社会和文化。
1.
【牙】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引证】
《说文》-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 《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皮草齿牙。 、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组词】
牙祭、 牙疼咒
2.
【税】
(形声。从禾,兑(duì)声。本义:田赋,征收的农产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税,租也。 、 《急就篇》注-敛财曰赋,敛谷曰税,田税曰租。 、 《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初税亩。 、 《大戴礼记·主言》-税十取一。 、 《汉书·食货志》。注:“税者,田租也。”-有税有赋。 、 《周礼·掌交》-论九税之利。 、 《汉书·刑法志》-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