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0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00:49
容仪:这个词通常指的是人的外貌、仪表或者举止姿态。在中文里,“容”可以指面容、外表,“仪”则指仪态、举止。因此,“容仪”合起来强调的是一个人外在的形象和举止的优雅。
“容仪”这个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容”和“仪”都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容仪是评价一个人品德和地位的重要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主要用来描述人的外在形象和举止。
在**传统文化中,容仪被视为个人修养的一部分,与礼仪、道德紧密相关。一个有良好容仪的人,往往被认为是有教养、有品位的。
提到“容仪”,我联想到的是优雅、庄重和尊严。这个词给人一种正面的情感反应,让人想到那些举止得体、形象良好的人。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参加过一次重要的商务会议,当时我特别注意了自己的容仪,确保自己的着装和举止都符合专业标准,这帮助我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容仪”:
晨光中,她的容仪如花般绽放,
每一步都踏出了优雅的旋律。
想象一个穿着正装的人,举止优雅地在正式场合中行走,这种形象与“容仪”紧密相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轻柔的古典音乐,增添一种庄重和优雅的氛围。
在英语中,与“容仪”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demeanor”或“bearing”,它们都强调了人的外在表现和举止。
“容仪”这个词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描述外在形象的词汇,更是与个人修养、社会地位紧密相关的概念。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容仪”这个词,有助于我更好地传达对他人形象和举止的评价,同时也提升了我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容】
(会意兼形声。小徐本“从宀,谷(gǔ)。”大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容,盛也。 、 《易·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 《汉书·五行志》-言宽大包容。 、 《荀子·解蔽》-故曰心容。 、 《史记·乐书》-广则容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可容一人居。
【组词】
容隐、 容足、 容接、 容盛、 容民、 容民畜众、 容畜、 容受、 容放
2.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