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3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38:28
廉使:在古代**,廉使是指负责监察官员廉洁行为的官员,通常是中央政府派往地方的监察官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确保地方官员遵守法律,不贪污腐败。
文学语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廉使常常被描绘为正义的化身,如《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就是一个廉洁的官员形象。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廉使”一词较少使用,更多地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 专业领域:在法律和历史学领域,廉使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于探讨古代**的监察制度和廉政建设。
同义词:监察官、廉政官员 反义词:贪官、腐败官员
词源:“廉使”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廉”(廉洁)和“使”(使者)组成。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廉使”一词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监察官”或“廉政官员”等词汇。
在古代**,廉使是维护政治清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角色。他们的存在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廉洁政治的追求和监察制度的完善。
情感反应:提到“廉使”,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正义、廉洁和责任感。 联想:在现代社会,虽然“廉使”一词不常使用,但其代表的廉洁和正义精神仍然值得推崇。
在历史学*中,我了解到许多古代廉使的故事,他们的事迹激励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正直和廉洁。
在创作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廉使”:
清风拂面来,廉使巡四方。
不畏权贵势,只为民心扬。
视觉联想:想象一位身着古代官服的廉使,手持文书,严肃地巡视着街道。 听觉联想:古代戏曲中,廉使的形象常常伴随着庄重的音乐和严肃的台词。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角色可能是“监察官”或“廉政官员”,如英国的“反贪污局”(Anti-Corruption Bureau)。
“廉使”一词虽然不常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但它代表了古代*对廉洁政治的追求和监察制度的重要性。通过学和了解“廉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制度设计,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追求廉洁和正义。
1.
【廉】
(形声。从广(yǎn),兼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厅堂的侧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堂之侧边曰廉,故从广。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户五尺,士三尺。堂边皆如其高。-廉,仄也。 、 《仪礼·乡饮礼》。郑玄注:“侧边曰廉。”-设席于堂廉东上。 、 《汉书·贾谊传》-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
2.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