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5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52:43
殊行(shū xí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特殊的、不同寻常的行为或行动。它强调的是与常规或普遍行为不同的行为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殊行”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非凡举动或特殊经历,增添故事的神秘感和吸引力。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某人的独特或古怪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殊行”可能指代那些偏离常态的行为模式,需要特别关注和研究。
“殊行”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殊”意为不同、特别,“行”指行为或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殊行”可能与英雄或圣人的非凡行为相联系,如《史记》中记载的许多历史人物的特殊行为。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可能与个性、创新或反叛等概念相关联。
“殊行”这个词可能引发一种神秘或好奇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了某种不同寻常或值得探究的行为。它也可能与勇气、创新或独特性等正面品质相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用“殊行”来形容那些在社交场合中表现独特或行为出人意料的人,这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们的个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殊行”:
在月光下,他的殊行
如夜空中最亮的星,
引领着迷途的灵魂,
穿越黑暗,寻找光明。
视觉上,“殊行”可能让人联想到夜晚中独自前行的身影,或是历史画卷中那些做出非凡举动的人物。听觉上,这个词可能与叙述者神秘或激动的语调相联系。
在英语中,“殊行”可以对应为“extraordinary behavior”或“unusual conduc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含义相似,都强调行为的非同寻常。
通过对“殊行”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词不仅描述了行为的特殊性,还蕴含了对个性和创新的赞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恰当使用“殊行”可以丰富我的词汇选择,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多样性。
1.
【殊】
(形声。从攴(è),朱声。小篆字形。攴,分解后剩下的骨头。隶变为“歹”。本义:斩首,断其首身而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汉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之。-殊,死也。 、 《汉书·高帝纪》。注:“斩刑也。”-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 《庄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