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8:35
“浓荫蔽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浓密的树荫遮蔽了天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树木茂盛,枝叶繁密,以至于阳光几乎无法穿透,形成了一片阴凉的区域。
在文学作品中,“浓荫蔽天”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观,营造一种幽静、凉爽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个地方非常凉快,或者比喻某种力量或影响非常强大,以至于遮蔽了其他事物。在专业领域,如林业或园艺,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树木的生长状况。
“浓荫蔽天”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主要由“浓荫”和“蔽天”两个词组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已有使用,如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有“浓荫蔽天”的意境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自然景观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树木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长寿、坚韧等。因此,“浓荫蔽天”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也蕴含了对自然和谐、生命力旺盛的赞美。
这个成语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夏日里的一片清凉,或是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它唤起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徒步旅行中遇到一片浓荫蔽天的森林,那里的清凉和静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浓荫蔽天处,蝉鸣声声入耳,夏日炎炎,唯此清凉。”
想象一片浓密的森林,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耳边是鸟鸣和蝉声,这种视觉和听觉的联想让人感到宁静和放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canopy of trees”或“a dense fores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境相似。
“浓荫蔽天”这个成语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我们全团战士集合在有几排浓荫蔽天的大树遮盖的一个院子里。
天果真是阴了,西边还隐隐传来隆隆的雷声,只是满园的老树薛萝~,看不见天上的云是怎样的情形儿。
1.
【浓】
(形声。从水,农声。本义:露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浓,露多也。 、 《诗·小雅·蓼萧》-零露浓浓。
【组词】
浓浓
2.
【荫】
(形声。从艸,阴声。本义:树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荫,草阴也。 、 《广韵》-荫,草阴地也。 、 《左传·昭公元年》。注:“荫日景也。”-赵盂视荫。 、 《国语·楚语下》-玉足以庇荫嘉谷。 、 《淮南子·说林》。注:“荫,木景也。”-荫不祥之木。 、 《淮南子·人间》-武王荫暍人于樾下。 、 《荀子》-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组词】
树成荫而众鸟息;垂荫万亩;荫樊
3.
【蔽】
(形声。从艸,敝声。本义:小草)。
遮住,遮掩。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蔽,蔽蔽小草也。 、 《广雅》-蔽,障也,隐也。 、 《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蒲蔽。 、 《管子》。注:“所以捍车马。”-乘马其蔽五。 、 《淮南子·修务》-景以蔽日。 、 《老子》-故能蔽不新成。 、 楚·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 、 《史记》-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阴翳蔽日。
【组词】
隐蔽、 屏蔽;蔽天
4.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