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2:15
潮水:指海洋、湖泊或河流中由于潮汐作用或其他自然力量引起的周期性水位变化。在字面上,它指的是水体的涨落,通常与海洋的潮汐现象相关。
“潮水”一词源于古汉语,最早见于《诗经》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从字面上的水体涨落,到比喻性的情感波动和时间流逝。
在**文化中,“潮水”常与自然界的循环和生命的起伏相联系。它象征着变化和无常,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顺应。
“潮水”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宏大和不可控的。它让我联想到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循环,有时也带来一种宁静和深远的思考。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有一次在海边观潮,亲眼目睹了潮水的涨落,那种自然界的壮观景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歌: 潮水轻轻拍打着岸边, 岁月的痕迹在沙中显现。 每一次涨落,都是时间的低语, 在无声中诉说着变迁。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潮水拍打着岸边的壮观景象,带来一种视觉上的震撼。结合海浪的声音,可以感受到潮水的力量和节奏,带来一种听觉上的沉浸感。
在英语中,“tide”对应于“潮水”,它同样指代海水的涨落,但在文学和日常用语中,也有“tide of history”(历史潮流)等比喻用法。
“潮水”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自然现象,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时间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1.
【潮】
(形声。从水,朝声。本义:海水的涨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潮,水朝宗于海。 、 《春秋·元命苞》-牛女为江潮。 、 《初学记卷六水》-水朝夕而至曰潮。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
【组词】
大潮,小潮;低潮;退潮;落潮
2.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