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2:13
“延陵季子”是一个中文词汇,源自**古代历史。延陵是地名,季子则是人名。季子是指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季札,他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因其贤德和博学而闻名。季札因其封地在延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一带),故称“延陵季子”。
在文学作品中,“延陵季子”常被用来指代贤德之人或博学之士。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文学研究和教育领域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延陵季子”这个词汇的词源直接关联到春秋时期的历史人物季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贤德和博学。
在**文化中,季札被视为贤德的典范,他的故事被广泛传颂,影响了后世对贤德之人的评价标准。
提到“延陵季子”,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学识,这种联想往往带有敬仰和向往的情感。
在教育领域,教师可能会用“延陵季子”的故事来激励学生追求知识和品德的提升。
在诗歌中,可以将“延陵季子”作为象征,表达对贤德和学识的赞美:
延陵季子贤名扬, 博学多才世无双。 品德高尚人敬仰, 千古流传美名长。
结合古代**的绘画和音乐,可以想象“延陵季子”的形象:一位身着古代服饰的贤者,手持书卷,面带微笑,背景是宁静的山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延陵季子”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也可以代表贤德和智慧。
“延陵季子”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个历史人物,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视野,提升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蜒”。-延,长行也。 、 《楚辞·大招》-蝮蛇蜒只。 、 《韩非子》-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 《书·召诰》-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 、 晋·陆机《长歌行》-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 、 《吕氏春秋·顺说》-莫不延颈举踵。
【组词】
延瞩、 延望、 延算三纪、 延年、 延息、 延期
假借为“引”。引入;引见;迎接。
【引证】
《礼记·玉藻》-摈者,延之日升。 、 《礼记·曲礼》-主人延客祭。 、 《礼记·射义》-出延射。
【组词】
延接、 延入、 延登
2.
【陵】
(形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líng)声。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陵,大阜也。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 、 《国语·齐语》-陵阜陆墐。 、 《易·渐卦》-鸿渐于陵。 、 《聊斋志异·促织》-古陵蔚起。
3.
【季】
(会意。从子,从稚省。“稚”亦兼表读音。本义:即排行最后的)。
同本义(与“老”相对)。
【引证】
《说文》-季,少称。 、 《仪礼·士冠礼》。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 、 《白虎通》-季者,幼也。 、 《诗·召南·采蘋》-有齐季女。 、 《明史·太祖本纪》-生四子,太祖其季也。
【组词】
季女、 季父、 季指、 季弟
4.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