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3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33:50
“常来常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经常来往,形容人与人之间交往频繁,关系密切。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朋友、亲戚或商业伙伴之间频繁的互动和交流。
在文学作品中,“常来常往”可以用来描绘人物之间的关系,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就可以用“常来常往”来形容。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日常对话,表达对某人频繁访问或联系的描述。在专业领域,如商业或外交,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合作伙伴之间的紧密联系。
同义词“往来频繁”强调的是互动的频率,而“交游广阔”则侧重于社交圈的广泛。反义词“疏于往来”和“断绝往来”分别表示交往的减少和完全中断。
“常来常往”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常”和“来往”两个词组合而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的表达方式,但作为成语固定下来,主要是在近现代汉语中。
在**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常来常往”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互动。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强调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网络。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馨和亲切的感觉,联想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友好互动。它让人想到家庭聚会、朋友间的欢笑和商业伙伴间的信任。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常来常往”来形容我和一些老朋友之间的关系。我们虽然不常见面,但每次聚会都感觉像是昨天才分开一样。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故人常来常往间。”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友人的频繁来访,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想象一幅画面:两个老朋友在一家小咖啡馆里聊天,背景音乐是轻柔的爵士乐。这个场景让人联想到“常来常往”的温馨和舒适。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requent visitors”或“regulars”,但这些表达没有“常来常往”所包含的文化和情感深度。
“常来常往”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频繁交往,还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文化价值。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人际关系的亲密和友好。
想这许多妖怪在园里,还了得!头里人多阳气重,常来常往不打紧。
我们要~。
1.
【常】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
【引证】
《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纪于太常。 、 《诗·小雅·六月》-载是常服。
2.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
3.
【常】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
【引证】
《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纪于太常。 、 《诗·小雅·六月》-载是常服。
4.
【往】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止,从土。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本义:去,到…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往,之也。 、 《礼记·玉藻》-大夫有所往。 、 《易·咸》-憧憧往来。 、 《国语·晋语》-吾言既往矣。 、 《庄子·逍遥游》-往而不返。 、 《庄子·天道》-往见老聃。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随其往。 、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组词】
前往、 往造、 往教、 往旋、 往蹇来连、 往人、 往至、 往程、 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