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0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02:46
词汇“楚儽”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甚至在标准汉语词典中难以找到确切的定义。根据字面分析,“楚”通常指古代楚国,或形容清晰、鲜明;“儽”字较为生僻,现代汉语中几乎不使用,古汉语中可能与疲倦、颓废有关。因此,“楚儽”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用于形容某种特定的状态或情感。
由于“楚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基本含义难以确定。如果从字面意思推测,可能是指楚地的颓废或疲倦状态。
由于“楚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文献中可能会有所体现,但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几乎不使用。
由于“楚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难以提供具体的例句。
同义词:颓废、疲倦 反义词:精神、活力
“楚儽”的词源难以考证,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以至于在现代汉语中几乎消失。
在古代楚文化中,“楚儽”可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一词汇几乎不被使用,因此对其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分析非常有限。
由于“楚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古朴、神秘的感觉,但具体的情感反应和联想因人而异。
由于“楚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非常低。
由于“楚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将其融入到诗歌、故事或其他创作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也可以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手法,增加作品的古风韵味。
由于“楚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较为抽象,可能与古代楚地的风景、音乐等有关。
由于“楚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进行比较。
“楚儽”作为一个古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历史演变。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类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文化底蕴。
1.
【楚】
(形声。从林,疋(shū)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同本义 。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引证】
《说文》-楚,丛木也。一名荆。 、 《诗·周南·汉广》-言刈其楚。 、 《诗·王风·扬之水》-不流束楚。 、 《礼记·学记》-夏楚二物。 、 《仪礼·乡射礼》-楚扑长如笴。 、 《汉书·汉延寿传》-民无箠楚之忧。
【组词】
楚棘、 楚焞、 楚藿、 楚楚、 楚木、 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