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0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07:53
外交(diplomacy)是指国家之间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途径,进行沟通、协商、谈判和交流,以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合作、解决国际争端的一系列活动。外交通常涉及外交政策、外交使节、国际协议和国际组织等方面。
“外交”一词源自拉丁语“diploma”,原意为“折叠的文件”,后来演变为指代官方文件,再后来扩展到指代处理国际关系的官方活动。
在现代国际社会中,外交是国家间互动的重要方式,它不仅涉及政治和经济利益,还涉及文化交流和价值观的传播。外交的成功与否往往影响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外交”一词常让人联想到智慧、策略和谨慎。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国际和平与合作的向往,也可能让人想到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权谋。
在个人生活中,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有时也需要运用“外交”技巧,比如在团队合作中协调不同意见,或在家庭中处理矛盾。
在诗歌中,可以将“外交”比喻为心灵的桥梁,连接不同的思想和情感:
外交,是心灵的桥梁,
跨越误解的河流,
在理解的彼岸,
我们携手共筑和平的家园。
在不同语言中,“外交”一词的表达各异,但其核心含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diplomacy”,法语中的“diplomatie”,德语中的“Diplomatie”,都指代处理国际关系的官方活动。
“外交”是一个涵盖广泛、意义深远的词汇,它不仅是国家间互动的工具,也是个人处理复杂关系的技巧。通过对“外交”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政治的复杂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策略和智慧的重要性。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交】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脚胫相交。
【引证】
《说文》-交,交胫也。 、 《战国策·秦策》-交足而待。 、 《礼记·王制》-雕题交趾。
【组词】
交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