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5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56:06
谗毁下级,欺谩上级。
谮下谩上,恒其心术,妒人之能,幸人之失。
1.
【谮】
(形声。从言,赞(zǎn)声。本义: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 同本义。
【引证】
《玉篇》-谮,谗也。 、 《诗·小雅·巷伯》-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 《公羊传·庄公元年》。注:“如其事曰诉,加诬曰谗。”-夫人谮公于齐侯。 、 《论语·颜渊》-浸润之谮。 、 《韩非子·奸劫弑臣》-处非道之位,被众口之谮。 、 《明史》-[牛金星]因谮其(李岩)欲反。
【组词】
遭谮、 谮语、 谮人、 谮害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3.
【谩】
毁谤;谩骂。
【引证】
《荀子·非相》-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 、 《汉书·两龚传》-媠谩亡状。
莫,不要。
【引证】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谩叹息,谩悒怏。
【组词】
谩言、 谩道、 谩且
4.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