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4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3:54
“不正之风”字面意思指的是不正当、不正直的风气或行为。基本含义是指在社会、组织或个人中存在的不道德、不合法或不正当的行为或*惯。
“不正之风”一词源于汉语,由“不正”和“之风”两个词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不正”指的是不正当、不正直,而“之风”则指的是风气、*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描述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行为。
在**文化中,“不正之风”常常与腐败、贪污等负面现象联系在一起。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打击不正之风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不正之风”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公平、不正义的行为。它可能会激发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同时也可能引发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过一些组织内部的不正之风,比如某些领导滥用职权、偏袒亲信等行为。这些经历让我更加重视道德和正义,也让我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注重公平和透明。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不正之风”:
在这腐败的宫廷,不正之风肆虐,
权谋与贪婪交织,正义何处寻觅?
在英语中,“不正之风”可以对应为“corruption”或“unethical behavior”。在不同的文化中,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不正之风”这个词在描述社会不良现象时非常有用,它不仅揭示了问题的本质,也激发了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对于批判社会不公和倡导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自觉地遵守有关规定,坚决反对特殊化,纠正一切~。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