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6-25 00:2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6-25 00:22:56
庇覆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遮蔽、保护。它通常用来形容某物或某人被遮盖或保护起来,以免受外界的伤害或不良影响。
在文学作品中,庇覆 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或建筑物的遮蔽效果,如“古树庇覆下的村庄显得格外宁静”。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描述某人受到保护的状态,如“在他的庇覆下,我们感到很安全”。在专业领域,如农业或生态学,庇覆 可能指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同义词中,“遮蔽”强调物理上的覆盖,“保护”强调防止伤害,“掩护”则更多用于军事或策略上的隐蔽。反义词中,“暴露”和“裸露”都强调无遮蔽的状态,“无遮”则简洁地表达了没有保护的状态。
庇覆 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庇”字意为保护,“覆”字意为覆盖。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中就有使用“庇”字的例子,而“覆”字则更早见于甲骨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庇覆”这一词汇,用以表达更具体的保护和遮蔽的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庇覆 常与自然、家庭和国家的保护联系在一起。例如,家庭被视为个人的庇覆所,国家则是更大的庇覆体系。这种观念体现了人对保护和安全的重视。
庇覆 这个词给人以安全、温暖和保护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一个避风港,一个可以躲避外界风雨的地方。
在个人生活中,庇覆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或人际关系,如“在朋友们的庇覆下,我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在诗歌中,庇覆 可以被用来创造一种宁静和安全的氛围:
在古树的庇覆下, 心灵找到了归宿, 岁月静好, 时光不老。
庇覆 可以联想到茂密的树冠、古老的城墙或是温暖的家的画面。听觉上,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雨滴打在遮蔽物上的声音,或是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庇覆 可以对应到“shelter”或“protection”等词汇。然而,“shelter”更侧重于物理上的避难所,而“protection”则更广泛地指保护行为或状态。
庇覆 是一个富有情感和象征意义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遮蔽和保护,也反映了人们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1.
【庇】
(形声。从广,比声。“广”(yǎn),甲骨文、金文象屋顶屋墙。从“广”表示与房屋等有关。本义:遮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庀-庇,荫也。 、 《考工记·轮人》-弓长六尺,谓之庇轵。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
【覆】
(形声。覆盖,復声。本义:翻转,倾覆)。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檀弓》。注:“谓茨瓦也。”-见若覆夏屋者矣。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 《楚辞·天问》-覆舟斟寻。 、 《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庄子·德充符》-虽天地覆坠。 、 《汉书·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
【组词】
覆盆、 覆手、 覆杯、 覆水、 覆篑、 覆醢、 覆酱烧薪、 覆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