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5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54:07
词汇“干涸”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干”和“涸”。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干涸”的字面意思是水干枯,不再流动或存在。它通常用来描述河流、湖泊、池塘等水体因缺水而变得干燥无水的情况。
“干涸”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干”和“涸”两个字组成,这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并且含义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
在**传统文化中,水被视为生命之源,因此“干涸”常常带有负面意义,象征着生命的枯竭或希望的破灭。
“干涸”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凄凉、绝望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荒凉的景象和无助的心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干涸”来形容一个长时间未下雨的地区,或者比喻某人的创造力或灵感枯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心灵的泉水干涸,希望的种子在沙漠中沉睡。”
在英语中,“干涸”可以对应为“dried up”或“exhausted”,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汇都带有类似的负面含义。
“干涸”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水体的实际状态,还能用来比喻各种形式的枯竭和绝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状态。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渥】
(形声。从水,屋声。本义:沾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渥,沾也。 、 《诗·小雅·信南山》-既优既渥。 、 《易·鼎》。注:“沾濡也。”-其形渥。
【组词】
渥汗、 渥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