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6:39
干渠:指在灌溉系统中,主要用于输送水流的大型渠道,通常连接水源和多个支渠或灌溉区域。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干渠可能被用来象征生命的源泉或社会的脉络。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干渠可能被提及作为农业或水利工程的例子。 专业领域:在农业水利工程中,干渠是重要的基础设施,用于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分配。
同义词:主渠、输水渠 反义词:支渠、小渠
词源:干渠一词源于汉语,“干”指主要的、大型的,“渠”指渠道。 演变: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干渠的设计和管理也在不断进步,但其基本功能和定义保持不变。
在农业社会中,干渠是生命线,关系到粮食生产和人民生计。在现代社会,干渠的建设和管理体现了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视。
干渠让人联想到丰收的景象和勤劳的农民,带来一种稳定和希望的情感。
在我的家乡,有一条历史悠久的干渠,它见证了村庄的兴衰和农业的发展。
在诗歌中,干渠可以被描绘为大地的血管,流淌着生命的活力。
想象一条宽阔的干渠,水流潺潺,两岸绿树成荫,这样的景象带来宁静和生机。
在不同文化中,干渠的概念相似,但其名称和具体实施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古埃及,类似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法老的渠道”。
干渠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水利工程的一部分,也承载了农业文化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文化背景。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渠】
(形声。从水,榘(qú)省声。本义:水停积处,也指人工开凿的水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渠,水所居。 、 《广雅·释水》-渠,坑也。 、 《礼记·曲礼》。疏:“沟也。”-门闾沟渠必步。
【组词】
干渠、 支渠;毛渠;渠堑、 灌溉渠;渠田、 渠长、 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