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5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56:48
“修真”是一个源自**古代道教文化的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修炼达到真实或真理的境界。在道教和后来的武侠小说中,修真通常指的是通过修炼内丹、外丹、武术、法术等手段,追求长生不老、成仙得道的过程。
“修真”一词最早见于道教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从最初的**概念,逐渐演变成一个包含哲学、武术、法术等多元素的文化符号。
在文化中,修真代表了人们对超越世俗、追求永恒的向往。它反映了古代人对生命、宇宙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修真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神秘、超脱和力量。它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对自我完善的追求。
在个人经历中,修真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深入研究和不断提升,比如在学术、艺术或技术上的精进。
在诗歌中,可以将修真比喻为心灵的修炼:
在尘世的喧嚣中,我修真于静谧的心湖,
每一滴水珠,都是我灵魂的净化。
修真可以联想到古老的道观、静谧的山林、悠扬的古琴声,以及飘渺的云雾,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修真的视觉和听觉形象。
在西方文化中,修真可以与“enlightenment”(启蒙)或“ascension”(升华)相比较,虽然具体含义有所不同,但都指向了精神或灵性的提升。
修真作为一个文化词汇,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也激发了人们对自我提升和精神追求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修真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和传达**文化的深层意义。
1.
【修】
(形声。从彡(shān),攸(yōu)声。“彡”有装饰义。本义:修饰,装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修,饰也。 、 《礼记·礼运》。注:“犹饰也。”-义之修而礼之藏也。 、 《楚辞》-美要眇兮宜修。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修敬也。
【组词】
修容、 修词、 修饰边幅、 修娖
2.
【真】
(会意。小篆字形,从华(huà),从目,从乚(yǐn),从八。《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匕,变化。目,眼睛。乚,隐藏。八,乘载的工具。本义: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同本义。旧时所谓仙人。
【引证】
《说文》。按:六经无真字-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 、 《庄子·列御寇》-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 《列子·天瑞》。注:“太虚之域。”-归其真宅。 、 《庄子·大宗师》-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
【组词】
真人府、 真仙、 真君、 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