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0:0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0:01:09
怨怼(yuàn du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因不满或受到不公正对待而产生的怨恨和责怪。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深层次的、持续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源于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或失望。
在文学作品中,怨怼常常用来描绘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尤其是在描述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表达深层次的不满时,人们可能会使用它。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怨怼可能被用来分析人际关系中的负面情绪和行为。
同义词:怨恨、怨气、怨尤 反义词:谅解、宽容、和解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怨怼更强调的是一种持续的、深层次的负面情绪,而怨恨和怨气可能更侧重于情绪的强烈程度。怨尤则可能更偏向于对特定**的不满。
怨怼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怨”字早在《说文解字》中就有记载,意为不满或怨恨。“怼”字则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怨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怨怼一词。
在传统文化中,怨怼**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和为贵”相冲突,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人们往往被鼓励以宽容和理解来化解怨怼。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怨怼可能被视为个人情感表达的一部分。
怨怼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压抑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因为长期的不满和失望而积累的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目睹过一对长期存在怨怼的夫妻,他们的关系因为多年的积怨而变得非常紧张。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对于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怨怼:
月光下的怨怼,
如影随形,
在寂静的夜里,
诉说着未了的情仇。
怨怼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两个人背对背坐着,中间隔着一道无形的墙,他们的脸上带着深深的忧郁和不满。在听觉上,它可能与低沉的音乐或悲伤的旋律相联系。
在英语中,怨怼可以对应到“resentment”或“grudge”这样的词汇。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同样用来描述深层次的负面情绪,但在表达上可能更加直接和具体。
怨怼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个表达负面情绪的词汇,也是理解人际关系复杂性的一个窗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怨怼这个词,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情感和思想。
1.
【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怨,恚也。 、 《论语》。皇疏:“恨也。”-曰怨乎。 、 《贾子道术》-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 《淮南子·说山》-不怨人取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甚怨。 、 清·黄宗羲《原君》-人怨恶其君。 、 清·张廷玉《明史》-怨颇兴。 、 孙文《序》-怨愤所积。
【组词】
怨怅、 怨谤、 怨恶、 怨艾、 怨詈、 恩怨、 宿怨、 怨痛
2.
【怼】
(形声。从心,对声。本义:怨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怼,怨也。 、 《广雅·释诂四》-怼,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死谁怼。 、 《谷梁传·庄公三十一年》-力尽则怼。 、 《孟子》-以怼父母。 、 《汉书·外戚传》-怼以手自捣。
【组词】
怼恨、 怼憾、 怼怨、 怼怒、 怼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