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4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49:22
手饰:指佩戴在手部的装饰品,通常包括戒指、手镯、手链等。这些饰品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可能具有象征意义或文化价值。
手饰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手”和“饰”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佩戴的部位和装饰的性质。在历史上,手饰的形式和材质随着文化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演变,从最初的贝壳、骨头到金银宝石,再到现代的合成材料。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手饰具有不同的意义和象征。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特定的手饰可能代表婚姻状态或社会地位。在现代社会,手饰也成为个人表达和时尚宣言的一部分。
手饰常常与美好的情感和记忆联系在一起,如爱情、友情或家族传承。它们可以唤起人们对特定时刻或人物的回忆,增强情感的表达和交流。
个人可能会选择特定的手饰来表达自己的个性或纪念重要的**。例如,一个手镯可能代表着某次旅行的纪念,或者一个戒指可能象征着与伴侣的深厚情感。
在诗歌中,手饰可以被用来比喻或象征更深层次的情感或概念。例如:
她的手腕上,银光闪烁, 如同星辰,诉说着夜的秘密。
手饰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闪耀的光芒、精致的工艺和多样的设计。听觉联想可能包括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或宝石摩擦的细微声音。
在不同文化中,手饰的种类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印度文化中,手镯(Bangles)是常见的女性饰品,而在西方文化中,戒指和手链更为普遍。
手饰不仅是装饰品,它们承载着文化、情感和个人的故事。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手饰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描述和理解周围的世界。通过对手饰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表达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饰】
(形声。从巾,从人,食声。人佩巾有装饰作用。本义:刷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拭。-饰,刷也。 、 《周礼·地官·封人》-凡祭祀,饰其牛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