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1:35
“余财”一词的字面意思是剩余的财富或财产。它通常指的是个人或组织在满足基本需求和固定支出后剩余的资金或资产。
“余财”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余”表示剩余,“财”表示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节俭和储蓄被视为美德,因此“余财”常与良好的财务管理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随着消费主义的兴起,人们对于如何处理“余财”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考量。
“余财”这个词给人一种稳定和安全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了在满足基本需求后的额外资源。这种感觉可能会激发人们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合理管理“余财”可以帮助实现财务自由,例如通过投资或储蓄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余财”比喻为生命的剩余能量或时间,如:“岁月如流,余财不多,珍惜每一刻的光阴。”
在英语中,“余财”可以对应为“leftover wealth”或“surplus funds”,但其使用和文化内涵可能与中文中的“余财”有所不同。
“余财”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涉及财务管理,还与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有关。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管理个人财务,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和经济状况。
1.
【余】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饱足。足食得饱。
【引证】
《说文》-余,饶也。
2.
【财】
(形声。从贝,才声。本义:财物)。
同本义(多指日常生活必需品,包括米粟在内)。
【引证】
《说文》-财,人所宝也。 、 《广雅》-财,货也。 、 《周礼·太宰》。注:“泉谷也。”-以九赋敛财贿。 、 《周礼·职方式》。注:“帛谷货贿也。”-与其财用。 、 《礼记·坊记》。注:“币帛也。”-先财而后礼。 、 《礼记·聘义》。注:“谓璧琮享币也。”-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 、 《六书故》-财之为言才也。凡粟米丝麻材木可用者曰财。 、 《周礼·天官·宰夫》-乘其财用之出入。 、 《韩非子·说难》-暮而果大亡其财。 、 贾谊《论积贮疏》-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组词】
资财、 生财;地财;浮财;洋财;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