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4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46:24
安全带:指一种用于固定身体,防止在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船只等)发生碰撞或突然减速时身体受到伤害的装置。它通常由带子、扣环和调节器组成。
安全带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安全带的设计和使用始于20世纪。1950年代,Nils Ivar Bohlin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成为现代汽车安全带的标志。
安全带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认为是必要的交通安全设备。许多国家有法律规定,要求驾驶者和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
安全带给人以安全感,是责任和关怀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安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在我的生活中,安全带是每次驾车出行时的必备物品。它不仅是一种法律要求,更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的表现。
在诗歌中,安全带可以被比喻为生活中的保护伞,守护着我们的每一次旅程:
安全带,紧扣心间, 守护每一次飞驰的瞬间。 无论风雨,无论险阻, 它是我旅途中最坚实的盾。
在不同语言中,安全带通常都有对应的词汇,如英语中的“seat belt”,法语中的“ceinture de sécurité”。尽管词汇不同,但其功能和重要性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致的。
安全带是现代交通中不可或缺的安全设备,它不仅在技术上保护我们,也在文化和情感上给予我们安全感。学习和理解安全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重视安全,同时也体现了语言在表达和传递重要概念中的作用。
1.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
2.
【全】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全,完也。 、 《周礼·考工记·王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
3.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