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1:39
沉湎(chén miǎ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深深地沉浸或沉迷于某种事物,通常带有负面含义,指过度沉迷而不能自拔,忽视了其他重要事物。
“沉湎”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沉”意为下沉或深入,“湎”原指沉迷于酒,后泛指沉迷于某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过度沉迷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沉湎”常与不良行为或惯联系在一起,被视为一种需要警惕和避免的状态。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批评那些过度依赖虚拟世界或物质享受的行为。
“沉湎”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束缚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无法自拔的困境和忽视现实的危险。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见过朋友因为沉湎于电子游戏而忽视了学业和健康,这让我深刻理解到“沉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沉湎”:
月光下,他沉湎于往昔的梦, 忘记了现实的冷酷与无情。
视觉上,“沉湎”可能让人联想到深邃的海洋或无尽的夜空,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沉迷。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低沉的音乐或寂静的夜晚,象征着内心的沉沦。
在英语中,“indulge”或“obsess”可能与“沉湎”有相似的含义,但它们更多强调的是自愿的沉迷或过度的关注。
“沉湎”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警示意义。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不仅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陷入不必要的困境。
1.
【沉】
(形声。从水,冘(yín)声。甲骨文字形,中间是牛,周围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商代祭祀用牲的方法。本义:没入水中)。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沈,没也。 、 《周礼·大宗伯》。注:“川泽曰沈。”-以狸沈祭山林川泽。 、 《诗·小雅·箐箐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组词】
石沉大海;沉溺
2.
【湎】
(形声。从水,面声。本义:沉迷于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湎,沈于酒也。 、 《书·酒诰》。郑注:“饮酒齐色曰湎。”-罔敢湎于酒。 、 《诗·大雅·荡》-天不湎尔以酒。 、 《谷梁传》-湎于酒。
【组词】
湎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