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4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48:46
词汇“奉国”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奉”和“国”。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奉国”进行深入分析。
“奉国”字面意思是指忠诚地为国家服务或效忠国家。其中,“奉”意味着尊敬、遵从或奉献,“国”指国家。因此,“奉国”通常用来描述个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
“奉国”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源自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奉国”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强调个人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在现代社会,这一概念仍然被尊重,尤其是在国家面临重大挑战时。
“奉国”一词常带有一种庄严和崇高的情感,让人联想到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它激发人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公共利益的承诺。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讨论国家荣誉、公民责任或历史人物时使用“奉国”这一词汇。例如,在纪念为国家做出巨大牺牲的人物时。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奉国”来表达对国家的深情:
星辰见证,山河为证,
我心奉国,无悔此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patriotism”(爱国主义)在英语中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
“奉国”是一个充满情感和道德色彩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个人对国家的忠诚,也反映了社会对公民责任的高度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词汇有助于增强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1.
【奉】
(会意。小篆字形,从手,从収(gǒng,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 同: 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奉,承也。 、 《礼记·檀弓下》-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 《汉书·蒯通传》-常山王奉头鼠窜。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愿奉璧往使。 、 《战国策·燕策》-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组词】
奉书;奉地图;奉手
2.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