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4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46:54
“冷土荒堆”这个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冰冷的土地和荒废的土堆。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的荒凉、无人打理的状态,可能是因为长期无人居住或缺乏维护。
在文学中,“冷土荒堆”常用来描绘废墟、荒野或被遗弃的地方,营造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使用,通常是为了强调某个地方的荒废状态。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或地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考古遗址或自然景观的荒废状态。
“冷土荒堆”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冷”、“土”、“荒”、“堆”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明确的意义。在语言的演变中,这个词汇主要用于描述荒废的场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冷土荒堆”常与历史变迁、战争破坏等主题相关联,反映了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历史的感慨。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警示人们珍惜现有的环境和资源,避免未来的荒废。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凄凉、孤寂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被时间遗忘的废墟,以及那些无人问津的角落。这种联想可能影响我对某些地方的看法,以及我在表达中对荒凉主题的偏好。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旅行中看到一片被遗弃的村庄,那里只剩下冷土荒堆。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时间的无情和人类活动的短暂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冷土荒堆,岁月无声, 残垣断壁,记忆犹存。 风过荒原,带走尘埃, 留下的是,历史的痕。”
结合图片,我可能会想象一片荒废的古城遗址,破败的墙壁和荒凉的土地。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穿过废墟时的呼啸声,增添一种凄凉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solate ruins”或“abandoned heaps”,它们传达了类似的荒凉和废弃的意味。不同文化中对荒废的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的情感和联想是相似的。
“冷土荒堆”这个词汇在我对语言的理解中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场景,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历史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多样性。
1.
【冷】
(形声。从仌(bīng),冰,令声。本义: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冷,寒也。 、 白居易《乌夜啼》-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组词】
冷香、 冷泉、 冷翠
2.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3. 【荒】 ——“饥荒”(jīhuang):指经济困难。
4.
【堆】
(象形。从土,隹(zhuī)声。本义:土堆)。
土墩,沙墩或水中聚集的礁石。
【引证】
《楚辞·疾世》-逾陇堆兮渡漠。 、 司马相如《上林赋》-激堆埼。 、 《尔雅·释水》注-呼水中沙堆为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