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2:19
[品令] 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学和历史文献中。字面意思是指品级和命令,通常用来描述古代官员的等级和相应的命令或规定。
在文学作品中,[品令] 可能出现在描述古代官制、礼仪或法律的语境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因为它属于较为古旧和专业的术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古代文学研究中,[品令] 可能被用来详细讨论古代的官制和法律体系。
[品令]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品”指的是等级或品级,“令”则是命令或法令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在学术和历史文献中保留。
在古代,[品令] 是社会秩序和官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法律规范,对理解古代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品令] 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正式和权威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官员和严格的法律制度。
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时,我经常遇到[品令]** 这个词,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官员的职责和权力。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官场的诗歌时,我可以使用[品令] 这个词来描绘官员的权威和责任:
金殿之上,品令森严,
官员列队,各司其职。
[品令]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庄严景象,如**坐在宝座上发布命令,官员们整齐地排列听令。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指官员的等级和命令,如拉丁语中的“imperium”或英语中的“decree”。
[品令] 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它在理解和研究古代**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学术和历史研究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1.
【品】
(会意,从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本义:众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品,众庶也。
【组词】
品人、 品事、 品物、 品供、 品象、 品庶、 品极
2.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