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3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38:56
明豁(míng huò)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明”表示清晰、明亮、明了,而“豁”则表示开阔、豁达、豁免。结合起来,“明豁”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清晰明了,没有障碍,或者人的心胸开阔,思想豁达。
在文学作品中,“明豁”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开阔明亮,如“山川明豁,水天一色”。在口语中,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态度,如“他性格明豁,从不计较小事”。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可能用来描述一个人的认知清晰度和心智的开放性。
同义词:
反义词:
“明豁”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明”和“豁”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没有特别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文献中,这两个字也常单独使用,组合后强化了各自的意义,形成了新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明豁”常与道家的“无为而治”和儒家的“中庸之道”相联系,强调心境的开阔和思想的清晰。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鼓励人们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明豁”这个词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开阔的视野和清晰的思路。它鼓励人们保持乐观和开放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旅行中看到一片明豁的湖泊,那种清晰和开阔的感觉至今难忘。这个词也常用来形容我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式,保持清晰和开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明豁”:
山川明豁,水天一色,
心境开阔,思绪无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开阔的草原或湖泊,阳光明媚,视野无垠。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快明亮的旋律,如古典音乐中的莫扎特作品,来增强“明豁”的感受。
在英语中,“明豁”可以对应为“clear and open”或“bright and spacious”,但在表达上可能没有汉语中那么简洁和富有诗意。
通过对“明豁”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的多重含义和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它不仅是一个形容词,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能力,提升沟通的效果。
1.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引证】
《说文》-朙,照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 、 《诗·齐风·鸡鸣》-东方明矣。 、 《国语·周语》-明,精白也。 、 《书·洪范》-视曰明。 、 《礼记·中庸》-明则著。 、 《尔雅》-明星谓之启明。 、 《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 、 《荀子·天论》-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 唐·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苏轼《赤壁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方苞《狱中杂记》-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明月斜挂。 、 唐·杜甫《春夜喜雨》-江船火独明。 、 蔡元培《图画》-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明星、 明珠、 明明、 明丢丢、 明晃晃、 明晦、 明彩
2.
【豁】
(形声。从谷,害声。本义:前后相通的山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豁,通谷也。 、 左思《蜀都赋》-豁险吞若巨防。 、 《史记·司马相如传》。郭注:“涧谷之形容也。”司马彪注:“空虚也。”-谽豁。
【组词】
长豁
开阔;开通。
【引证】
何晏《景福殿赋》注:“门通。”-开南端之豁达。 、 陶潜《桃花源记》-豁然开朗。 、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其壑北向颇豁。
【组词】
豁落、 豁尔、 豁眼、 豁如